剛讀完1Q84的Book 2,心情需要一點時間去沈澱。
單就閱讀的感覺而言,第二冊比第一冊有點水準下滑的跡象。很難說明在哪些段落出了差池,但整體來說第一冊較有感覺。相信好些讀者都有此同感。特別是第二冊最後數章,由於故事已在預定的軌道上發展,加上定了在該冊的第廿四章才作結,所以稍有將故事拖延的意味。而且比起第一冊,第二冊在故事脈絡上實在太有前作世界末日與冷酷意境及海邊的卡夫卡的影子,缺少了應有的新鮮感。另一個重要原因,就係未有交待空氣蛹究竟意味著甚麼。Little People與Big Brother產生的反差相對比較易懂,但空氣蛹在末段的出現,說實在給了我一頭霧水之感。不過這與故事的進展其實沒有太大關係,所以亦不必太過巧究。
或者更明顯的分析,這本說沒有一位令人容易墮入角色之中的角色。因為是一本第三身描述故事的小說,加上是雙線並行的故事,所以主線均落在兩位主角當中。要我簡單作對比的話,天吾是比較現實的人,會是你與我切身的投射,但他卻不具搶眼的個人魅力。而青豆則是與虛幻接軌的一個角色。她所遇到的事情,例如當殺手的目的,其實是現實的人所看不通的。而且她的存在感亦是相當稀薄的。或者應這樣說,處於年紀比自己大的女朋友及十七歲謎之少女之間的天吾,因為這兩個女人,給予他相當的存在義意。雖然在女性主導下產生這樣的角色,但對比起來更顯出他的懦弱、孤僻的性格。而天吾潛意識的表現,正是許多村上春樹小說中主角所有的性格表達的方式,又或直接稱之村上式的人物形象。這也突顯出青豆這個人物正正欠缺當中的靈氣,令角色空白的地方繼續而空白的方式存在,產生一種類似無力感的東西。
當然,青豆身邊的兩位能稱之為朋友的人,都在偶而的一致下被殺掉,某程度上也影響了青豆這個角色的推進。而她們的死亡實在充滿宿命性的暗喻,甫出場便帶著某種「不得不在某個段落中死於非命」的意義,亦再次與前作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觀再次重疊。
讀畢後,就如多數讀者的感覺,此書並未因此終結。第三冊是在鋪排下默默等待被發掘出來。預計明年的夏季,第三冊應該會順利推出的。退後發展的故事要寫得好,有著一定的難度。除非一早已有縝密的心思將前文後理打通得好,否則便會出現許多矛盾的情況發生。對於第三冊的故事發展,我實在不敢太過樂觀認為能將1Q84好好的完結。
手頭上還有數書小說想讀,逐一完成後將再重讀1Q84一次,作一個更詳盡的分析文章。畢竟閱讀村上的文章多年,應趁還有熱情的時候,好好整理一下他在我心目中的寫作面貌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